隨筆
讀書的修煉
陳曄
一個人的成長,不僅僅是生理上的,還有心智上的。
歲數(shù)和身材不一定代表成熟,更多的心智上的修煉來源于讀書。
少年時,酷愛讀書。愛到什么地步,見了書走不動,不讀或者讀不完不吃飯或者睡不著。
那個時候,所讀的書是“有限的”,“有限”是因為書少,而且很難看到書。我上小學時讀的只是父親帶回的連環(huán)畫、他教的課本,再有就是姑姑舅舅們讀過的舊課本,還有《毛澤東選集》及一本很老的《王老師談作文》,作者應該是王雨聲。這就是我的課外讀物。小學五年級時,班主任付金山用班費訂閱了《中國少年報》,這是我接觸的第一份課外報紙,屬于兒童和少年的。他重視課外閱讀,并讓我們做隨記,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摘抄本。我是個聽話的孩子,買了白紙自己釘了一個隨記本,名字是父親用毛筆寫的。
班主任的愛人我們管叫喜枝姨的教著初中語文,她也重視課外閱讀,大概教過小姨姐他們。初中的學生們買作文選,黃皮,印刷不是那么精美。內容應該是初中生讀的,買的多了,讓小學生也買,在父親的支持下我買了一本。因為書少,這本作文選我看了好多遍,那本讀了好幾遍的作文選就是我最初的讀物,有些精美的句子語言就深刻的印在小小的心田。隨記本我也開始認真記,而且開始記日記。教師子女和普通家庭有什么區(qū)別,我覺得最大的區(qū)別就是有書,家里有一種書香和氛圍。因為自小讀書多,在我剛剛開始寫作文時,我就“入門”了。我的作文拿到初中的學長學姐們傳閱。而我的百分之九九的同學還為作文苦惱,我卻提前進入狀態(tài)。得益于讀書!
在老師的啟蒙下,買書成為一種熱潮。我的一位學習不好的小學同學父親在縣里工作,有買書的條件,給他買了一本文學家語文學家夏丐尊的《文心》。這本1933年出版的書他讀不懂,轉手賣給了我。這本書我讀了幾遍。當時書小,讀書的勁頭大,但是能見到的書都盡收眼底。我的那本隨記本至今保存著。當年任教的老師也許已經忘了隨記本的事情。中國的教育往往是斷茬的,要求歸要求,做歸做,沒有監(jiān)督,甚至老師自己也不堅持。我自覺按照老師說的做了,并且堅持至今:幾十年堅持寫日記,幾十年堅持做筆記,幾十年堅持讀書。堅持的好處就是水到渠成,積水成河!老師退休了,到了石家莊,很想看看他的學生們。我是被召見的學生之一,那天我請兩位老師吃飯,并且送給他們個人的幾本書。老師絕沒有想到,當時的一個小小的要求,竟然成就了一個人。他麾下桃李無數(shù),只有我一個可以稱為作家。而且寫的文章選入了小學閱讀課本和中高考試卷,又被學生們學習使用。那個時候,我是一個小不點兒,很不起眼。但我靠著信念和堅持實現(xiàn)了自己的夢,靠的是書的引路、書的滋養(yǎng)!
從十四歲就寫作,認真寫了幾十年。二十多歲加入市作協(xié)省作協(xié),一直低調,也不嘚瑟。我知道文章乃是高山大音需要仰之,永遠有一個頂峰,需要一生去奮斗。沒有想靠它成名,靠它發(fā)財。許多人為錢寫作,轉換路子,我依然寫我的純文學正能量的散文小說。因為文字是潔凈的,如皚皚白雪,如果過于賦予名利和金錢,文字就變色變味。好的文字如清茶,可沁人心脾。我們寫出的文章和書本身就是自我修煉之后的結晶,別人讀后還能受益和提高,因此寫的文章和書必須是潔凈的。干凈寫作干凈作文乃是一種品格,是作者本身的修煉,也是作者與讀者的“雙重修煉”。
天下書多,每天在讀隔幾天就買。漸漸有了取舍,買好書和有用的書。家里有了書香,工作之余,樂意在書海里浸染,在書里修煉!
書里有方向,書是良師益友;與書為伴,人生充實而不空虛;文品如人品,文字載道載義載情,不要讓文字受到污染。作家們嘔心瀝血用文字溫暖人生,也溫暖心靈。文字帶來的是一種快樂,一種人格心智的修煉、凈化和提升!
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這些年讀了不少的書,破了萬卷。下筆很順,而“神”是永遠的目標和遠方,需要一生孜孜以求!
陳曄:石家莊市裕翔街167號 051430 電話;13731159639
(編輯:作家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