趣談中國“酒文化”
來源:作者:關東人時間:2014-02-17熱度:0次
中國是一個飲食大國,飲食文化博大精深,源源流長。尤其酒文化,歷經(jīng)數(shù)千載而不衰。
中國早在殷商時代以前就懂得了造酒方法,后來更出現(xiàn)了許多關于酒的著作,如《酒譜》、《酒經(jīng)》、《酒史》、《酒乘》等等,詳細地敘述酒的緣起和歷史典故。清代揚州人石成金出版的《酒中趣》,是從飲酒的趣味作了仔細的解說:一、酒趣在于娛樂,即一心享受飲酒的歡娛。二、酒趣在于放虛。三、酒趣在于緩酌,指緩緩含咀杯中佳味。四、酒趣在于微醉。宋代邵雍詩曾說:“美酒飲教微醉后,好花看到半開時”,就是這種境界。五、酒趣在于晝飲,石成金認為夜晚飲酒,酒毒停于胸腹,容易引起疾病,故他主張白天飲酒。六、酒趣在于易致,意思是酒須常備,興到即飲。七、酒趣在于顛狂,飲酒至半酣,顛狂自得。八、酒趣在于真率,追求自然隨意,反對嬌柔造作。九、酒趣在于小集,三、四知己,飲酒賞月,最是自在。十、飲酒在于淺令,淺顯酒令可以助興。同時,石成金在《酒中趣》中列舉了八害:一、因酒折福。二、因酒昏志。三、因酒失事。四、因酒取怨。五、因酒浪費。六、因酒肆言。七、因酒致病。八、因酒殺身。可見對于酒的利弊,他是看得比較清楚的。他沒有沉醉于酒鄉(xiāng),而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理智。
不同時代,不同階層的飲酒方式,亦顯多樣多彩。如先秦之飲,尚陽剛、尚力量;魏晉之飲,尚放縱,尚狂放;唐代之飲,多奮發(fā)向上的恢宏氣度;宋代之飲,多省悟人生的淡淡的感傷……那時的酒多以黃米發(fā)酵而成,含酒量較少,香味綿長,不少人一回可喝幾碗甚至幾十碗,以顯其瀟灑與海量,留下頗多趣聞?!拔鲿x七賢”之一的劉伶,以酒會友,嗜酒如命,有民諺云:“劉伶飲酒,一死(醉)三年。”唐代書法家張旭,“往往大醉后,呼喊狂走,然后落筆”,今江蘇蘇州張旭祠中有一幅楹聯(lián):“書道入神明,酒狂稱草圣”,即是對他的贊賞。
我國少數(shù)民數(shù)飲酒更是花樣翻新。如蒙古族有自釀自飲馬奶酒、牛奶酒、羊奶酒、駱駝奶酒的風俗。在內(nèi)蒙古,家家都會釀造馬奶酒、牛奶酒、羊奶酒,特別是到了夏天,水草豐美、馬奶、羊奶充盈,這個季節(jié)釀出的酒,酒色清純,酒味甘香。自釀馬奶酒后,熱情好客的蒙古族牧民,常常設宴請客,招待親朋好友。喝酒的時候,還要唱祝酒歌:“乳汁的精華是奶酒,我們將奶酒獻給親朋好友。”若你要到牧民家里做客,主人請你喝酒你就喝,你要是不喝,他認為你不夠朋友,就總唱《祝酒歌》:“金杯銀杯馬奶酒,雙手舉過頭,炒米奶茶手扒肉,請你喝個夠。朋友,朋友,請你嘗嘗,這酒醇正,這酒綿厚,在這富饒的草原上,友情長久。讓我們心心相印,共度春秋?!?BR> 土家族飲“桿桿酒”。土家族有插竹管于酒壇咂飲的傳統(tǒng),即酒釀好后,將一根打通節(jié)的竹管插入壇中,眾人圍壇輪流吸引,酒液吸完了,再摻冷開水入壇直至味淡。這種喝酒法叫做喝“咂酒”,但在吸酒時,是一人一根長而細的吸管,圍壇咂酒,而不是眾人一根吸管。在喝酒過程中還穿插有歌舞等。
哈尼族喝“燜鍋酒”,如果客人到哈尼族山村人家做客,熱情的主人便用雙手棒敬一碗“燜鍋酒”。燜鍋酒香氣撲鼻,是用山里特產(chǎn)的大米精心釀制而成,喝了之后可以解乏提神。在喝酒時,主人家的長輩先唱“勸酒歌”:“喝呦——喝;來自遠方的貴客,不要嫌棄酒不甜不香。傳說遠古的時候,我們是葫蘆兄妹的孩子,祖輩像白云和山崗一樣親密呦,愿我們的友誼如江河相連。呦——喝呦;”酒未入口,這熱情甜蜜的“勸酒歌”,就令客人陶醉了。席間,客人喝得越多,主人就越加高興。喝罷,在席的客人一一站起,向老者敬酒祝福健康長壽。大家便齊聲喝彩,將酒一飲而盡。
達翰爾族喝 “接風酒”、“出門酒”、“會親酒”、“回門酒”和婚禮上的“交臂酒”。這些都是達翰爾族的婚姻飲酒巴習俗?!敖语L酒”和“出門酒”,就是送親的人一到男方家,新郎的父母要斟滿兩盅酒,向送親人敬“接風酒”,來賓要全部飲盡,以示已是一家人?;槎Y后,女方家遠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,次日才走。在送親人返程時,新郎父母都恭候門旁內(nèi)側(cè),向貴賓一一敬“出門酒”?!皶H酒”,即在訂婚儀式時,要擺的酒席。喝了“會親酒”,表示婚事已成定局,婚姻契約已經(jīng)生效,此后男女雙方不得隨意退婚,賴婚?!盎亻T酒”,就是在結(jié)婚的第二天,新婚夫婦要“回門”,即回到娘家探望長輩、娘家要置宴款待,俗稱“回門酒”?!敖槐啤保从赡蟹接H屬中兒女雙全,福氣好的中年婦女主持,喝交杯酒前,先要給坐在床上的新郎、新娘喂幾個小湯圓,然后,斟上兩盅花雕酒,分別給新婚夫婦各飲一口,再把這兩盅酒混合,又分為兩盅,取“我中有你,你中有我”之意?!敖槐劬啤本褪窃诨槎Y上,為表示夫妻相愛,夫妻各執(zhí)一杯酒,手臂相交飲一口。
瑤族人喝“吃笑酒”?!俺孕啤笔乾幾宓囊环N獨特的飲酒習慣,在宴席上,酒過數(shù)巡興味正濃時,飲酒的人們彼此之間必須發(fā)揮各自的聰明才智,講一段笑話或者哼一段曲調(diào),以比喻手法含蓄而風趣地揭露同席中某一個人的“短處”,帶有嘲諷之意。有趣的是這些被挖苦的人,非但不惱慍,還要以同樣的方法回敬“對方”,引起同席者捧腹大笑,空氣中彌漫著歡樂的氣氛。
彝族人飲“轉(zhuǎn)轉(zhuǎn)酒”,就是幾十個人圍成一個圓圈,席地而坐,端著酒杯,依次輪流飲用,此為“轉(zhuǎn)轉(zhuǎn)酒”。關于彝族人飲轉(zhuǎn)轉(zhuǎn)酒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:很久以前,有漢、藏、彝三個民族,結(jié)為兄弟,每逢年節(jié)在兄弟都要團聚在一起共慶佳節(jié)。有一年,彝族幺弟請大哥、二哥去吃蕎面,因煮得太多,第二天,蕎麥飯變成了濃烈溢香的酒,舀在碗里,三兄弟圍坐火堆旁,你推我讓,都不肯多喝。突然飛來了幸福神對他們說:”只要辛勤勞動,就會有喝不完新酒的?!叭值苡谑禽喠骱绕饋恚钡蕉己茸砹?,碗還是滿的,幸福之神也留了下來。于是,“轉(zhuǎn)轉(zhuǎn)酒”在彝族民俗中也留傳下來了。獨龍族有飲竹筒酒、布衣族喝豐收酒,苗族有喝攔路酒等習俗。這些少數(shù)民族飲酒風俗,給中國酒文化增添了許多色彩。
不僅如此,古人還講究飲酒行令,以增加筵席中的熱鬧氛圍。行令,亦稱酒令或猜拳。在各種宴會場合,或俗、或雅、或簡、或繁,猜拳時還有一些規(guī)則,比如出三時,不能拇指、中指、食指一起出。出一時,大拇指要側(cè)內(nèi),不能往上翹。出二時,如使用大拇指、食指表示,出手時要側(cè)向,不能用食指指向?qū)Ψ?,以表示禮貌。猜拳時,一般以三杯酒為一組,輸拳者被罰喝酒。因為由于酒令內(nèi)容充溢著一種喜慶、吉利的色彩,即使輸者喝了一杯罰酒,卻也感到高興。
歷朝歷代以酒詠物、以酒抒懷的詩辭歌賦,民間諺語難以數(shù)計。妙趣橫生的酒聯(lián)更能令人回味無窮。相傳,清朝未年,江南無錫有這樣一家酒店,一家三口經(jīng)營,無奈買賣慘淡,欠賬累累,走投無路。一位詩人路過此地,聞知此事?lián)]筆為這家酒館寫下了一幅對聯(lián),聯(lián)曰:東不管西不管酒館;興也罷衰也罷喝罷。自從這幅酒聯(lián)高懸門外后,馬上顧客盈門,生意興隆起來。有的酒聯(lián)集唐詩組成妙聯(lián),別有意境:“勸君更進一杯酒;與爾同消萬古愁?!贝寺?lián)上聯(lián)出自王維的《送元二使安西》,下聯(lián)則出自李白的名作《將進酒》。一幅好的酒聯(lián),還能使小酒店增輝:座上不乏豪客飲;門前常扶醉人歸。杭州平湖秋月處,有一家叫“仙樂處”的酒樓,其聯(lián)曰:翹首仰仙蹤,白也仙,林也仙,蘇也仙,我今買醉湖山里,非仙也仙;及時行樂也,春也樂,夏也樂,秋也樂,冬來尋詩風雪中,不樂亦樂。此聯(lián)趣隨境遷,風趣自然,渾然天成。還有的酒聯(lián)像:“酒氣沖天,飛鳥聞之香化鳳;糟粕落地,游魚得味成龍”、“三杯竹葉穿心過,一朵桃花上臉來”、“四座了無塵事在,八方都為酒人開”、“一川風月留酣飲,萬里山河盡皓歌”等等,這些酒聯(lián)文筆優(yōu)雅,意趣盎然,逗興之余,充滿和諧,有著十分誘人的魅力,過往行人客商大有賭句欲飲,未酒先醉之感。
古代文人墨客飲酒作詩,枚不勝舉?!霸娤伞崩畎子小瓣愅跽邥r宴平樂,斗酒十千姿歡謔。”(《將進酒》)李賀有“零落棲遲一杯酒,主人奉觴客長壽?!保ā吨戮菩小罚┣宕娙死钋逭沼小皷|籬把酒黃昏后,有暗盈袖。莫道不消魂,簾卷西風,人比黃花瘦?!保ā蹲砘帯罚〇|晉詩人陶淵明有“有待菊花家釀酒,與君一醉一陶然?!彼凇逗蛣⒆仙!吩娫疲骸肮蕊L轉(zhuǎn)凄薄,春醪解饑劬?!薄按乎病?,即指當時生產(chǎn)的一種名酒。
北周詩人庚信有詩云:“正旦辟惡酒,新年長命杯。柏葉隨銘至,椒花逐頌來?!贝嗽婞c出了飲春酒除了歡慶佳節(jié)外,更重要的目的是驅(qū)除惡移之氣,以求長命百歲。大詩人蘇東坡有詩曰:“但把窮愁博長健,不辭最后飲屠蘇?!毕鄠?,屠蘇酒是三國時名醫(yī)華佗的配方,采用多種原料浸泡而成,具有防疫、保健作用,是春節(jié)特定的保健酒。
酒旗,也是酒文化的一種獨特表現(xiàn)形式。酒旗作為一種古老而特殊的酒家廣告,歷史悠久?!俄n非子·外儲說右》上記載:“宋人有酤酒者,外概甚平……懸?guī)蒙醺?。懸?guī)谜f的就是升起酒旗,后世人稱:“酒市有旗,始見于此”。
古代名人好懷古,意在借古喻今。所以,酒旗也同詩詞歌賦,騷人墨客聯(lián)系最為廣泛?!霸齐H客帆高掛,煙外酒旗低亞。多少六朝興廢事,盡入漁樵閑話?!保◤垥N《離亭燕·金陵懷古》)“客帆”與“酒旗”給人以奇特的感受,似乎惟有喝酒閑聊的漁夫和樵夫,才顯得瀟灑自在?!伴L江五日酤春酒,高高酒旗懸江口”(張籍)秦觀在《行香子》詞中云:“飐青旗,流水橋旁。偶然乘興,步過東岡。正鶯兒啼,燕兒舞,蝶兒忙?!毙蛄魉?,酒旗飄揚。詞人乘興,偶然步過東岡,眼前一派春光明媚,生機盎然。晚唐詩人杜牧的“千里鶯啼綠映紅,水村山郭酒旗風”,更是把人們的心旌撩撥得晃蕩不安。酒旗既然能觸發(fā)蓬蓬生機,也能張揚林逋《西湖詩春曰》的詩眼:“春煙寺院敲茶鼓,夕照樓臺卓酒旗?!彼略翰韫牡那宕嗦曇?,合著酒旗的飄動,在晚風中蕩漾,把詩情畫意拓展得更遠。由于酒旗的魅力來自醉人的酒意,使得人們看見它迎風舒展,心底里便能涌動著一股暖流,就像歐陽修的“西風酒旗市,細雨落滿天?!狈冻纱蟮摹俺每唾u魚雙漿急,沿江沽酒小旗寒”等詩句,都是醇醇暖意油然而生。元代詩人歐陽玄在題畫詩《為所性侄題不景》中云:“浦口歸帆路,沙頭行客回。林間酒旗中,快著一篙來?!本萍议T前的酒幌,召喚來歸舟人,快靠崖,喝酒去。
拿酒旗入詩入畫入詞,已足見魅力,如果將酒旗入畫,又會怎樣的情致呢?當年宋代大畫家在湖南韻山的禪寺里,看日出東方,山河美景,即興繪成了《山市晴嵐》,并配詩曰:“亂峰空翠晴猶濕,山市嵐昏近覺搖。正值微寒堪索醉,酒旗從此不須招?!奔淳叭氘?,酒旗只能取靜止的搖動次態(tài),反倒巧妙地點撥了心中的醉意,這就是“酒旗從此不須招”的妙處。
酒旗的顏色是白色和青色,“青旗沽酒趁梨花”,白居易所說的“青旗”,是一面極富詩意的酒旗。酒旗小的一尺之布可縫,大的如元曲《后庭花》中唱的“酒店門前七尺布,過來過去尋主顧”,足見其聲勢。“十里煙籠村店小,一枝風壓酒旗徧……綠影自遮南北路,春痕分護短長橋?!敝钡角宕?,酒旗還在袁枚的《春柳》中,營造著別有韻味的意境。
我國古代文人雅士飲酒,很講究飲人、飲地、飲候、飲趣、飲禁、飲闌。飲人,即指共飲者應當風度高雅、性情豪爽、直率的知已故友,所謂“酒逢知已千杯少”。飲地,是指飲酒場所以竹林、高閣、花下、畫舫、幽館、平疇、名山、荷亭等地為佳,所謂“醉翁行樂處,草木亦可敬”,正是“奠枕樓頭風月,駐春亭上笙歌,留君一醉意如何?”飲侯,是指選擇與飲地和諧的新春、清秋、雨霽、積雪、新月等,最富詩情畫意之時飲酒。唐伯虎每于晚涼之時,必邀知已至桃花塢相飲,已成佳話。飲趣,是指飲酒時聯(lián)吟、清談、焚香、傳花和度曲等。飲禁即包括苦勸、惡謔、噴穢等,避免飲酒時發(fā)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。古人飲酒講究“酒巴既和旨,飲則孔偕”,就是說禮儀之邦,飲酒應有好的風尚。飲闌,是指酒之將盡,宴飲臨近結(jié)束時,或相邀散步,或“欹枕”養(yǎng)神,或登高、垂釣。這些風尚雅興,令人回味無窮。
酒杯,在酒文化中作為一種飲酒器具,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。古代時的酒杯名稱很多,造型各異。最初稱之為“爵”,后又稱為“觴,再后稱“觴杯”,到了唐宋,才將飲酒器稱為“杯”。
商周兩代,青銅制作的飲酒器屬于禮器,有爵、觚、觶、角等,容量不同,等差有序。使用時,還有嚴格的尊卑區(qū)分。如在宋廟舉行祭祀,由于 祭祀者的身份,地位不同,所持的飲酒器也不一樣,尊者舉觶,卑者舉角,禮也。在飲者,要等主人先飲,客人才能動杯;主人喝干了,客人才能干杯。古人把斟酒叫做“壽”,滿杯以后,持杯一飲而盡,叫做“酹”。《史記·武安候列傳》記,武安候娶燕王女為夫人,設宴,“飲酒酣,武安起為壽,……已魏其候為壽?!眽?,即上酒。這是記席間,主人(武安候)和賓客(魏其候)先后為大家斟酒入杯?!稘h書、游俠郭鮮傳》記:“解姐子負鮮之勢,與人飲,使之酹,非其任,強灌之”。酹,盡爵也。這是記郭解姐姐的兒子仗著舅舅的勢力,強迫人家喝干杯中酒。如今,斟酒已不用“壽”,偶言“上”,猶有古意;酹改稱“干”、“干杯”變得通俗。 (編輯:作家網(wǎng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