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歐行記(三)
來源:作者:李道華時間:2014-01-23熱度:0次
第三章 冰雪維也納 美泉宮 金色大廳
出威尼斯城一直向北,就是鄰國奧地利。遠遠地,就看見一座長長的山脈展現(xiàn)在我們眼前,那是阿爾卑斯山脈。山脈上一片白色,那是雪。奧地利就建在山脈之中,一個典型的山地之國。
此時的意大利已是陽春時節(jié),氣溫已經升高,和成都的天氣差不多。而身居高山的奧地利還在冬季里徘徊。
大巴開始進入山區(qū),漸漸地,溫暖的腳步戛然而止,寒冷的空氣慢慢向我們襲來。公路邊已經看見積雪,隨著山勢不斷升高,積雪也越來越厚。當我們越過阿爾卑斯山脈,傍晚來到一個叫克拉根福的奧地利小鎮(zhèn)時,已是一派銀裝素裹,北國風光景象。如同時間倒流,我們一下子從春天又回到了冬天。
打開車門,走下大巴,一股股冷空氣撲面而來,我深深地打了一個寒顫。踩著厚厚的積雪,大家擁擠著,拖著笨重的行李走進一家農莊酒店。這么大的雪,對我們這些很少見雪久居都市的人來說,不是壞事,倒是一種好奇和驚喜。果然,第二天一大早,不少人就已起床,盡情地在雪地里玩耍。我也和大家一樣,起了個早,踩著積雪,在酒店四周的雪地里不停地賞雪、玩雪。潔白的雪花早已停歇,把周邊的山林、房屋、汽車、道路裹了個嚴嚴實實。積雪落在地上足有2尺來厚,落在汽車上也有20公分高,就連酒店外的露天座椅上,也積起了1尺高的白雪。真是一個意外收獲,剛來到奧地利,就看到了這么美麗迷人的雪景,能不叫人開心?
吃過早飯,我們繼續(xù)朝向往已久的音樂之都——維也納進發(fā)。
由于路滑,汽車開得較慢,直到中午1點,我們才來到音樂圣地維也納。
誰都知道,維也納是世界名城,奧地利首都,面積414.65平方公里,位于阿爾卑斯山的東北麓和維也納盆地的西北部之間,多瑙河從城中穿過。維也納成名,源自音樂,以“音樂之都”聞名于世界。整個城市被森林所環(huán)繞,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開闊的平原,是一座集典雅、美麗、清潔的花園城市。許多巴羅克式、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筑現(xiàn)還存于市內各處,一路上我們就見到了不少建造獨特的這類建筑。
此時的維也納不是用她優(yōu)美的音樂聲來歡迎我們,而是用一把冰涼的匕首向我們刺來。零下六度,這就是維也納對我們的見面禮。
冰雪、寒冷、刺骨,讓我們這群來自溫暖城市里的游人看到了維也納的另一面。
在一個北京藝術家開的回春園酒店匆匆用過午餐,我們坐車游覽了維也納議會大夏,走進霍夫堡廣場、皇宮,到美泉宮里聽講解,觀金色大廳外景。
雪繼續(xù)下著,街上幾乎沒有行人,有的,就是我們這些匆匆而來的遠道游人,還有街上來往穿行的有軌電車、貨車、小汽車。打著雨傘、戴上帽子,穿上棉衣,我們腳步匆匆地走進霍夫堡廣場與皇宮。
霍夫堡廣場上擺放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花球,每個花球上覆蓋著厚厚白雪,猶如戴著一頂頂白帽子,恰如童話世界一般。廣場正中,一個高高的青銅臺上,端坐著一位青銅塑的貴婦,她伸開右手,好像正在安撫她的臣民。她,就是名揚歐州的奧地利女皇瑪利亞•特蕾西亞。據記載,女皇共生育16個子女,她把女兒分別嫁給歐羅巴各國皇子,聯(lián)姻了整個歐羅巴地區(qū),來鞏固自己的皇室地位,使哈布斯堡王朝的血脈在歐洲各皇室的血管里流淌?,旣悂?#8226;特蕾西亞是個傳奇,父親去世她繼位,戰(zhàn)亂中獨自挑起救國大任,并成了18世紀西歐唯一一位擁有奧地利、匈牙利、波西米亞三項王冠的女皇,她的顯赫名聲蓋過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所有男性君主。
霍夫堡宮(又稱冬宮)始建于13世紀,原為一座城堡,后來隨著哈布斯堡家族權力的擴張和統(tǒng)治地域的擴大,城堡被擴建成為豪華的皇宮。在霍夫堡宮內,哈布斯堡家族整整統(tǒng)治了奧地利帝國700多年,直到1918年才搬出皇宮。如今,皇宮成為奧地利總統(tǒng)辦公地點,重要的會展中心,藝術品收藏展覽中心,收藏著歷代哈布斯堡皇帝的畫像,其中一副就是瑪麗亞•特蕾西亞女皇的油畫像。她那高貴莊嚴,目光犀利,一副君臨天下的氣概,讓不少人為之折服。
快步跑進寬大雄偉的霍夫堡宮,不顧雪花和寒風吹打在我的身上,腳踩在雪地里,發(fā)出咔咔地響聲,我用快凍僵的手指不停地按動著相機快門,快速地記錄下眼前的一切,心里只有一個念頭,多拍些照片,帶回去慢慢欣賞。站在皇宮
前,我還來了一個希特勒式的敬禮。據導游講,二戰(zhàn)時,希特勒曾在這里發(fā)表過演說。
遙想當初,這里到處是一片奧匈帝國的繁盛景象,到如今,眾多的宮殿宅第和博物館,成為現(xiàn)代人炫耀先人功績和生財的捷徑,讓我們每個到維也納的游客都深深感受到了這一點。
美泉宮又稱(夏宮),坐落在維也納市西南。因上世紀50年代的同名電影《茜茜公主》而讓世人家喻戶曉。1854年,茜茜公主從巴伐利亞王國嫁到美泉宮,成為奧匈帝國弗蘭茨•約瑟夫國王的皇后,當時不足17歲。后因與皇帝感情性格不合,再加上兒子魯道夫自殺,而心灰意冷,于是經常到世界各地去旅游。 1898年9月10日,她在瑞士日內瓦湖畔坐船時,被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盧伊季•盧切尼刺殺身亡,時年61歲。
美泉宮曾經是羅馬帝國、奧地利帝國、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,現(xiàn)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《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》。美泉宮的名字要上溯到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 1612年的一次狩獵。他飲用了此處泉水,清爽甘甜,遂命名此泉為美泉。
1743年,瑪麗婭•特蕾西亞女皇將當年的皇家狩獵地改建成總面積達2.6萬平方米,可容納千人居住的美泉宮,僅次于法國的凡爾賽宮。
在冰雪與寒風交織中,我們的腳步踏進宏偉壯觀的美泉宮。每個人頭上帶一個耳麥,一邊聽講解員講解,一邊觀看皇宮內的各種油畫、雕塑和物品。許多房間都用金粉裝飾而成,如此精美豪華奢侈的裝飾,讓人深深感受到皇帝的奢侈與氣派,我突然想起北京故宮里中國皇帝的寢宮,對比起西方皇帝的寢宮,東方皇帝和西方皇帝在這些方面的不同與相同。北京頤和園是否能與美泉宮相媲美?頤和園秀美多姿,體現(xiàn)出中國江南的特色,美泉宮雄偉壯觀,顯示出一種帝王的霸氣,真是各有各的美,很難與之相比,這就是東西方歷史文化的不同,審美觀念的差異。
走出皇宮,我們少數幾個團友不顧寒風凜冽,繼續(xù)奔跑進著名的美泉宮后花園,觀看冰雪覆蓋著后花園里的每一座雕像、每一處景色,領略著雪中看景的感受。盡管寒風吹打在臉上,猶如刀割,雪花落在頭上,如此狼狽,雪水侵透了
鞋襪,我們仍堅持看完了整個后花園,待我們跑回車上時,才感到身體幾乎被凍僵了。看著我們的狼狽相,同車的其他
沒有去看的團友卻開心的笑了。
音樂是維也納最著名的名片,吸納了世界各地的音樂人來到這里,開拓和施展他們的音樂夢想。許多音樂大師如海頓、莫扎特、貝多芬、舒伯特、約翰•斯特勞斯父子、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這里度過多年音樂生涯。我們熟知的海頓的《皇帝四重奏》,莫扎特的《費加羅的婚禮》,貝多芬的《命運交響曲》、《田園交響曲》、《月光奏鳴曲》、《英雄交響曲》,舒伯特的《天鵝之歌》、《冬之旅》,約翰•施特勞斯的《藍色多瑙河》、《維也納森林的故事》等著名樂曲就誕生在維也納。而維也納音樂廳則是為許多音樂家提供表演的最佳場所。在我們的強烈要求下,導游滿足了我們的好奇之心,專門帶我們來到了位于市中心的維也納音樂廳。
維也納音樂廳也叫“金色大廳”,是維也納音樂協(xié)會的辦公地,音樂廳落成于1870年,大廳內有1654個座位和多達三百個的站位,音樂廳呈狹長狀,看起來像個長方形的鞋盒。
冰雪中我們跳下汽車,跑步來到金色大廳身邊,快速觀看她的風采。
金色大廳修建的其實并不是很氣派,長方形大樓,共五層樓。外墻為紅黃相間,屋頂上豎立著古典雅致的音樂女神雕像,整個建筑呈現(xiàn)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,外觀上和其它建筑并沒有多大的區(qū)別。然而,在這里,舉行著每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,許多著名指揮家如克萊門斯•克萊斯、馮•卡拉揚、小澤征爾等都曾在此指揮了多場演出,許多音樂家的獨唱、獨奏音樂會也在這里舉辦。我們中國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,就于2003年11月,代表中國第一個在金色大廳成功舉辦了個人演唱會。我們的成都老鄉(xiāng)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,2008年也在這里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,還有阿幼朵、譚維維、譚晶、史依弘、祖海、朗朗等10多位中國歌唱家、鋼琴家也先后登上金色大廳的舞臺,獻歌于維也納。金色大廳正是有了這些其它音樂廳無法相比之處,才讓它成為了全世界第一流的舞臺,所有音樂人一生最求的夢想之地。
離開維也納時,雪還在下著,我們多少有些遺憾,還有不少名勝古跡沒有時間去看、時間太緊張,不能多看幾眼我們心中的音樂圣殿。汽車奔走在維也納街頭,盡管各式各樣的古建筑在我們眼前逐一展現(xiàn),但我心里仍在默念著金色大廳,貝多芬、斯特勞斯的名字。行走在多瑙河身邊,冰雪中看不清多瑙河的笑臉,但《藍色多瑙河》的優(yōu)美旋律一直在我的心底久久回蕩。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,來到這著名的音樂之都,目睹這里的一切,是一種多么美好的享受,多么的不易啊。別了,美麗的多瑙河;別了,冰雪中的維也納。我不知是否還有機會再來看你。
冒著冰雪,我們奔向下一個目的地——德國慕尼黑。
(編輯:作家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