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心懷舊無了時
來源:作者:王琳寶時間:2014-06-20熱度:0次
懷舊是一種情緒,它與生俱來,潛生暗長,綿延不絕,無處不在。
懷舊是對過去的反芻,故鄉(xiāng)、老友、往事、舊物,都可以成為它的載體。
石碾、石磨、石臼、紡車、老織機……這些農耕年代的鄉(xiāng)村舊物,雖然其貌不揚,但在我的童年,卻關乎莊戶人家的衣食生計。
睹物思人,非舊物莫屬。
小時候,最喜歡看大人碾米磨面。烏青色的毛驢帶著眼罩,沿著圓周循環(huán)往復。濃郁的米香麥香,隨著研磨碾壓散發(fā)開來,手搖鼓風機和細密籮篩,更讓幽香飛揚浮動……
夏末秋初,制作韭花醬的場景,常令童心迷醉。一群毛頭小伙兒,定睛觀看父老揮臂運杵。在石杵的反復撞擊下,韭花、生姜、白梨、紫茄等物,最終在石臼里碎成菜泥。青色的菜泥被裝進老壇子,然而那余香卻不絕于縷。
冬日夜晚,油燈如豆,奶奶和母親各搖一輛紡車,在嗡嗡聲中績棉紡線,錠子上的線穗漸漸長大。
月白風清,母親夜以繼日,在老織機上巧手穿梭,讓經緯交匯,織出一匹匹柳條布、花格布……。
歲月滄桑老,鄉(xiāng)村舊貌新。雖然記憶中的老古董,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,但人腦沒有刪除鍵,那些舊物如影隨形,總也揮之不去。它們像一把萬能鑰匙,隨時便可開啟塵封的歷史,讓久違的思念和溫暖,在時空交互中瞬間鮮活起來!
樹添年輪,人增壽齡,時代列車,呼嘯前行??墒?,任憑時光荏苒,我們也不會忘記曾經的驛站,久違的友人,熟悉的風景,鄉(xiāng)村的舊物。那些連著草根、接著地氣的東西,在我們身上留下的烙印,一輩子刻骨銘心。
歷史就是這么滑稽有趣,創(chuàng)新和復古并行不悖。當西風漸進,洋裝極盡風光之后,旗袍和布拉吉卻又卷土重來。因了電力和機械,石磨、石碾曾被棄置于鄉(xiāng)村一隅,而今原生態(tài)的米面重返餐桌?,F代化工和紡織業(yè)的興盛,曾使化纖織物大行其道,如今鄉(xiāng)土棉布又悄然回歸……
曾經滄海難為水,除卻巫山不是云。元稹詩句,道盡故友真情。那舊時光里的人和事,愛與恨,悲與喜,任誰也不可復制。惟有親身經歷的人,才能參透個中滋味。
在人們的潛意識里,喜新厭舊根深蒂固。但在懷舊這件事情上,卻是例外中的例外:原來人們喜新并不厭舊。就像喜歡一只簇新的景德鎮(zhèn)瓷瓶,同時也喜歡一尊繩紋原始陶罐一樣,我們在意的不是它們的外形,而是其中的內涵,這新瓷舊陶之間,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?
比之古陶,那些鄉(xiāng)村舊物,仿佛昨夜星辰,或許離我們更近。它們曾以素面朝天的姿態(tài),走進我們的生活。在物質匱乏的年月,與我們朝夕相伴。無論現代生活的千般疏離,都無法割斷我們懷舊的情愫。
“攄懷舊之蓄念,發(fā)思古之幽情。”古往今來,多少文人騷客吊古尋幽,多少仁人志士感今惟昔,留下難以計數的名篇佳句,更令懷舊之風日盛。懷舊也由此蔚成一種傳統,進而成為一種時尚,演化成一種哲學。
懷舊是一種逆相思,疾步于紅塵陌路的人,誰也難免回首以顧,瞅一瞅曾經的山重水復、柳暗花明!
懷舊是一種回味,如嚼橄欖,似飲苦丁,于微苦之中,悠然回甘。
懷舊是一種重溫,如老酒再燙,似老湯重沸,有著熱敷般的熨貼,有著艾灸般的舒適。
懷舊是一種鎮(zhèn)痛劑,猶若麻沸散一般,使你舔舐傷口的時候,撫慰心靈的疼痛。
懷舊是一種眷戀,這種眷戀以退為進,以屈求伸,在且行且珍惜的愿景下,賦予我們奮然前行的力量。
品往鑒來,溫故知新,素心懷舊,情無了時。
或許,懷舊就是一種人所難免的相思病。經年累月,上癮成癖,并且無藥可醫(yī)。然而,即便如此,我們也樂此不疲!
(編輯:作家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