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自遠方的匯報與敬禮
——30年后再致電影演員楊在葆
尊敬的楊在葆老師:
您好!此時此刻,我面對著眼前的電腦屏幕,思緒萬千。時光飛逝,轉眼,整整30年了。不知道您還記不記得我,1984年夏天那個給您寫過一封信的山東小伙子,一個年青的地質隊員。但我永遠記得,記得您的回信中的每句話,特別是您對地質隊員的肯定與贊譽“地質是強者的專業(yè),唯獨有氣魄、有理想、有雄心的高尚的人才配干這一行”,謝謝您!
那年,9月2日,中國青年報星期刊以《來自山巒的期盼》和《開拓生活的寶藏》為題,同版刊發(fā)了我們的通信。很快,就有信件從四面八方飛來。當時秋收放假,我回到了魯北農村的故鄉(xiāng)。來信被我所在的“山東地質局物探隊”的同事先轉到位于濟南郊區(qū)的分隊部,再轉寄回家。那一陣子,村子里就像炸了鍋,以為是我刊登了“征婚廣告”,因為來信者女孩子居多。四川自貢、廣東茂名、遼寧阜新、新疆石河子,江西南昌、江蘇南京等地都有,有的一頁紙,有的數(shù)千言,但幾乎表達的都是一個心愿,那就是對地質工作的向往、對地質隊員的敬仰,當然有的也流露出要與地質隊員交朋友的想法。記得石河子農學院一位姓鞏的朋友在來信的最后寫到“愛神丘比特一定會給你們一只金箭的!”有一個湖南的朋友還在信中夾帶了一些礦物樣品“云母片巖”問我是否是礦。對收到的來信,我都一一認真回復。歸隊后,大隊團委書記找我了解情況,并專門組織編印了一期《團的工作通訊》特刊,摘要發(fā)表了一些來信內容,發(fā)送給各分隊團支部及地質系統(tǒng)內的兄弟單位。我的母?!暇┑刭|學校也在校報上轉登了咱倆的通信。這是半年后,新來的學弟們告訴我的。
由此開始,我結交了不少愛好文學的朋友。有的寄來詩歌讓我修改,有的寄來小說讓我先睹為快,也進一步激發(fā)了我創(chuàng)作的熱情。隨后,我和同事們組織起“綠野文學社”,不定期編印刊物“山水情”,打出的口號是“用筆在山野豎起文學的鉆探,開拓地質生活的寶藏”。陸陸續(xù)續(xù),我和同事們的文學作品相繼見諸于報刊雜志??梢院敛豢鋸埖恼f,是您的一封信引領我走上文學之路。1993年,我調到山東地礦局機關報社從事記者、編輯工作。后來地礦廳與土地、測繪等部門組建為國土資源廳。至今。
在葆老師,看了您主演的電影《年青的一代》、崇敬主人公肖繼業(yè),我填報了地質學校,我很榮幸。過去跑野外,四海為家、餐風宿露,時常在山巔唱起《年青的一代》中的插曲《勘探隊之歌》: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,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……一唱起來就精神倍增、豪情滿懷。后來做記者,走南闖北,深入地質隊采訪,也時常和年青人唱起這首歌“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,為祖國尋找著富饒的礦藏”。現(xiàn)在,在某些聚會上,我也愛高歌一曲“我們用火焰般的熱情,戰(zhàn)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!”不為別的,就是想唱,想抒發(fā)自己的感情。2004年,在您我通信20周年之際,我回憶當年,寫出了《此生無悔搞地質》一文,在9月21日的《中國國土資源報》刊發(fā)。編輯孫洪悅老師為此還寫了一段編后:過去20多年了,楊在葆給吳文峰的回信,今天讀來仍讓人心潮澎湃。他對地質隊員的贊揚,實際上是一個時代對地質事業(yè)的肯定?!噪娪啊赌昵嗟囊淮返牡闹魅斯だ^業(yè)為象征的一代地質人形成了一種不畏艱苦、無私奉獻的精神,這種精神激勵一批批青年獻身地質事業(yè)、獻身于祖國建設,包括本文的作者吳文峰。一封信,更加堅定了作者獻身地質事業(yè)的信念,一封信,濃縮了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。今天,肖繼業(yè)的名字已經(jīng)有些陌生了,但地質事業(yè)仍在為國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?!敶藭r刻,展讀這樣一封信,回顧一代代默默奉獻的地質人,我們的心中滿懷敬意。在共和國60年華誕之際,我寫了一篇《遙想年青的一代》在《中國國土資源報》上發(fā)表。2010年,寫了《心中的紅旗永遠飄揚》在《地質勘查導報》上刊發(fā)。寫的都是那部電影、那首歌。
楊老師,這些年來,我一直關注您的行蹤。您參加了2002年國土資源部舉辦的“紀念新中國地質工作50周年”活動,接受記者采訪時說“地質隊員是真正的英雄”并提筆寫下了“地質隊員有著金子般的心、鋼鐵的意志、水晶的品格”,讓我浮想聯(lián)翩。2012年2月16日,您在人民大會堂參加《大地之約——國土資源節(jié)約集約利用宣傳文藝晚會》,和虹云老師表演了主題音詩畫《呼喚》,呼喚人們珍惜每一寸土地,讓我再一次從電視上看到了您的風采。接下來的經(jīng)典歌曲聯(lián)唱中的《勘探隊之歌》,一定也會勾起您對“年青的一代”的回憶吧!
不知道您注意到?jīng)]有,這幾年,反映地質隊員生活的文學作品明顯增多。電影有張藝謀的《山楂樹之戀》,長篇小說有張煒的《你在高原》、劉玉棟的《年日如草》等等。2011年底,張煒到山東地礦局贈書,他把十卷本的鴻篇巨制《你在高原》稱之為“一個地質隊員的手記”,并為我題字“文學與可愛的地質人不可分離”。當代地質工作者及其先進事跡,也被不斷挖掘和宣傳。浙江地質七隊不是通過領導的微博和宣傳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了嗎?江西地勘局地質工程師楊衍忠同志的事跡,正在走向全社會。這些年,我也采訪了不少年輕的地質隊員,他們的理想和作為,常常讓我感動。我正在籌劃,寫一篇非虛構作品,反映60年來中國地質人的故事。
地質生活艱苦,但探索地球的奧秘總得需要人去做。2010年,我惟一的外甥(牟慶偉)在我的鼓動下也學了地質。去年從甘肅省工業(yè)職業(yè)技術學院(原天水地質學校)地質調查與找礦專業(yè)畢業(yè)后,考到山東地勘局工作,目前正在國外(泰國)進行地質勘探。那年,我千里迢迢去送他上學。到學校后,資源系的王稚岑書記也是一位老地質,他告訴我,一進校就對新生進行傳統(tǒng)教育,其中一項就是學唱《勘探隊之歌》,讓他們知道干地質的艱苦與豪邁……
30年,彈指一揮間。我已由20來歲的小伙子變成了半百中年。屈指一算,和您當年給我回信,差不多的歲數(shù)。從網(wǎng)上看到,您的生日是6月25日,這個日子是“全國土地日”,說明您與地質有緣,與國土有緣。
前段時間,中國國土資源報的楊編輯從網(wǎng)上搜到《遙想年青的一代》和我通了電話,再次勾起我的美好回憶。真想有機會前去北京拜望您,聆聽您的教誨,感受您的地質情懷。當年,您給我寫信是署名“名譽地質隊員楊在葆”,其實您永遠是地質隊員的偶像、朋友!
天已中午。窗外秋高氣爽、蟬聲嘹亮。就在剛才,我去了山東省圖書館,找到了那年那月那期報紙,看到泛黃的紙頁和您充滿男子漢氣質的照片,我又一次想起了您的一個個銀幕形象,想起了當年給我來信的那些朋友們!
近來,中央電視臺新開了一個大型尋人節(jié)目《等著你》,每周二晚上10點多以后首播。我甚至妄想,若是能請主持人倪萍老師發(fā)動大家去找一找那些朋友們,包括您,一起話話家常,那該多好。這跨世紀的30年啊,家、國、個人、行業(yè),發(fā)生了太多太多的變化!血,總是熱的!我們地質隊員都在想念您呢。
不奢望您老再次回信,但愿您能看到。謝謝!
祝萬事順意,幸福安康!
此致
敬禮
老地質隊員 吳文峰
2014年9月2日于濟南
注:30年前,作者少年識得愁滋味,出生牛犢不怕虎,給電影《年青的一代》主人公肖繼業(yè)的扮演者楊在葆先生寫了一封信,與他的回信一同刊登在1984年9月2日的《中國青年報》上。
今天,作者到山東省圖書館查到了當年的報紙,并新寫了一封給楊在葆先生的信。貼在這里,希望有緣人能看到!愿與朋友們共勉!
樣報網(wǎng)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75c7a9a0102v29f.html
(編輯:作家網(wǎng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