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死一瞬間
來源:作者:夏林旺時間:2015-01-20熱度:0次
準確地說,那是在2004年夏天。
記憶猶新的原因是在鬼門關上走了一回,至今想來仍然心有余悸;還能坐在這里追憶往事的原因是生死一瞬間,冷靜和理智占勝了恐懼,才得以續(xù)夢人生。十多年過去了,坎坎坷坷中走過一次次春花秋實。每當遇到困難,總能從容克服,每次遇到緊急情況總能化險為夷。除了幸運、僥幸、佛祖保佑之類的感嘆外,我想,那一次危險經(jīng)歷留給我的反思確實讓我成長了許多。
礦山在晉陜蒙交界的黃河邊上,我在礦山終日與二十多個礦工為伍。世紀之交,聯(lián)合國人口調查署到此一游扔下個“不適宜人類居住”的評價之后拍馬不回頭,而這里的人民還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。好在上天的眷顧給當?shù)厝嗣窳粝铝艘环N叫“青碴石”的東東。當?shù)厝丝客谶@種原料發(fā)家致富;原料被運被運送到300公里之外的忻州煅燒加工以后,成品在國際上的市場價90年代就高達4000美元/噸。在“做強地質主業(yè),壯大工勘與礦業(yè)”發(fā)展思想主導下,我離開地質轉做了礦業(yè)開發(fā),也是想著要“開辟新天地”來。理想很豐滿,但現(xiàn)實真的很骨感:在遠離村莊的荒溝里居住加上人地生疏,晚上一個人獨自面對時,怕壞人,更怕野獸;而白天還要下井作技術指導,或者協(xié)助工隊管理人員處理一些地方事務。
從5公里外的黃河邊拉水是我們生活的一項重要內(nèi)容。喝慣了城市里飽受污染的自來水,那清洌爽口的黃河水絕對是生命中珍貴的記憶,而搭上拉水的三輪車到溝外邊放放風也算是我“假公濟私”的一種享受吧。那年7月的一個下午, 我和老李開車又一次從黃河邊的加水站上加滿了水。老李自己加工的水箱大約能盛一噸多水。加水站論車計算,一車兩塊錢,而不論水箱大小;精明的老李加工水箱時做到了“力所能及”。別人一車水拉到村里30元,老李只論交情不論錢,圖的是在當?shù)芈鋫€人緣。那天加滿水把車開到岸邊時老李遇到了一個熟人就停下車聊天去了,而我一個人坐在副駕駛座上沒下車。一來是我以為他們打個招呼就要走,沒必要下去,更主要的是我擔心沒有熄火,三輪車會出現(xiàn)意外。沒想到老李離開不到三分鐘,我不祥的預感真的成了現(xiàn)實:三輪車在柴油機的震動下掙脫了手剎的束縛開始向黃河溜行。在我的驚呼聲中,老李也著了慌;但殘酷的現(xiàn)實是,我隨著三輪車加速溜行離岸邊不到10米了而老李離我們至少在50米開外。
說實在的,我不是什么“泰山崩于眼前而不亂”的大丈夫,當時真的感到末日就要來臨了似的。盡管我們一再深情地贊美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,但畢間不是我的母親,我還不想投入她的懷抱。我可以有三個選擇,從副駕駛座上跳下來并不難,我沒事,車肯定“跳河自盡”了;如果聽天由命,結果只能是車毀人亡。當意識到這兩者都不是一個地質男兒應有的行徑時,我選擇了向死神挑戰(zhàn):突然站起來跨過中間的變速箱用最快的速度進入駕駛臺,踩住剎車的同時也熄滅了柴油機。車停住了,前輪離岸已經(jīng)不到兩米;老李追上來了,臉已經(jīng)嚇得煞白;我顧不上說話,踩著剎車的腿卻不由自主地抖動。
多少年以后我慢慢地悟得了一個道理。這就是,任何事情發(fā)生以后,作為受眾,你的喜怒哀樂并不能改變事情發(fā)展的方向;而作為一個男人,你應該有所擔當;“處變不驚”不是冷酷無情,而是一種人生態(tài)度。
2015年1月14日星期三 (編輯:作家網(wǎng))